使用R语言检验斯特鲁普效应是否存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31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0:00

斯特鲁普效应是一个心理学现象,由约翰·里德利·斯特鲁普在1935年发现。该效应指的是,当颜色与表示该颜色的词不一致时,读取颜色所需的时间会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大脑的自动化读取词意过程与手动识别颜色之间产生了冲突。

使用R语言来检验斯特鲁普效应的步骤如下:

首先,导入包含25组数据的数据集,数据集分为"一致"和"不一致"两组,分别表示颜色与词的匹配情况。

接下来,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一致"组的最小值为8.63秒,最大值为22.33秒,平均值为14.14秒,标准差为3.63秒;而"不一致"组的最小值为15.69秒,最大值为35.26秒,平均值为22.45秒,标准差为4.93秒,明显可以看出"不一致"组的反应时间更长。

绘制数据分布图,显示"一致"组为灰色,"不一致"组为暗红色,进一步验证了反应时间的差异。

建立差值数据集,然后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差值数据的最小值为-21.92秒,最大值为-1.95秒,平均值为-8.31秒,标准差为5.03秒。

通过差值数据的分布图,发现数据分布并不符合正态分布,而是向右偏斜。

使用Shapiro-Wilk检验方法,分别对原始数据集和差值数据集进行正态检验。结果表明,"一致"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不一致"组和差值组数据也符合正态分布。

最后,对差值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出t值为-8.27,自由度为24,p值为1.755e-8,95%的置信区间为CI=(-10.39,-6.24)。

将双尾检验p值结果除以2,得到左尾检验p值为8.775e-9,显著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表明当词意与颜色不一致时,反应时间显著延长,斯特鲁普效应存在。

计算效应量,斯特鲁普效应量为1.65,属于大效应,进一步证明了斯特鲁普效应的存在及其显著性。

综上所述,使用R语言检验斯特鲁普效应表明,当颜色与表示该颜色的词不一致时,读取颜色所需的时间显著增加,斯特鲁普效应存在且具有明显效应。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0.5205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