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2: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06:45
春小麦种植面积约4.0万hm2,主要在柴达木盆地。本副区种麦历史短,生产上使用的品种不多。开垦初期主要种植地方品种小红麦,还零星种植拉木台板麦、大白麦、白大头等。这些品种到20世纪60年代末便被淘汰。50年代中期以后引进碧玉麦、甘肃96、南大2419等推广,只有南大2419一度成为主体品种,年种植面积3.3万hm2。60年代以后又引进加拿大小麦、喀什白皮、阿勃等。其中阿勃自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为盆地主体品种。70年代中后期推广更加早熟丰产的甘麦8号、甘麦23、河南许昌的铁杆糙,和更加高产的青春5号、高原506等,以及本地育成的香农3号、76-336、高原338等。这些品种虽创下了高产纪录,但面积都不大。80年代又推广高原602、绿叶熟,以及本地育成的瀚海304、柴春236等,但都因适应性不广而覆盖率不高。90年代种植面积较大的,在旱地仍为阿勃;在水地为高原338、柴春23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