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2: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分钟前
丹书铁券,作为封建帝王对功臣的特殊赏赐,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的铜节,但正式名称出现于《汉书》中,以“丹书铁契”或“丹书铁券”记载。最初的铁券形状类似圆筒瓦,铁质上刻有金字,分为左券与右券,左券由受赐者保存,右券则存于皇家或宗庙,用以验证真伪。唐代后期,铁券形式有所变化,不再对分收藏。
汉高祖刘邦时期,铁券主要用于封侯,而到了南北朝至隋唐,铁券成为保护宗室和亲近大臣的工具。宋齐梁陈时期,铁券颁发更为普遍,隋唐以后,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能得到铁券,甚至宠宦、宦官也会被赐予。明代起,铁券颁发制度更为严格,按功臣爵位分等级颁发,不得越界。
铁券的内容包括赐予日期、对象姓名、官爵、功绩、特权和皇帝誓言。例如,五代吴越国王钱缪的铁券,记载了他在讨伐董昌中的功绩,得到了皇帝的九死之免和子孙三死的特权。铁券上的文字形式也随朝代更迭而变化,从汉代的丹砂填字,到隋代的金填字,体现了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自古至今,丹书铁券的核心意义始终围绕“表德彰义,率世历俗”,其形式和内容的变化,都是为了表彰功绩,弘扬忠诚与荣誉,与现代勋章、奖章的精神相一致。铁券虽历经千年,但其核心价值和功能始终未变,是古代帝王与功臣间信任与承诺的象征。
丹书铁劵(dān shū tiě quàn)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