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主要是在强调: A.事物是普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1:32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分钟前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试题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C符合题意,应选;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不符题意,不选;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B错误,不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D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C。

出处:东汉:王充《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释义: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失误的人在民间,知道经书错误的人在诸子。

扩展资料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内容,单是客体本身不能形成的认识。主体的自觉能够性,是导致认识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仅有主体的能动性也不会产生认识。

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认识才会产生。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人的感官才能同客体接触,使客观事物及现象反映到人的头脑来;也只有通过实践,主体同客体反复相互作用,才能使客体的各种本质特征逐渐暴露出来,为主体所把握。

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科学知识,都是人们实践经验的总结,都是从实践得到的。人们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实践中,逐渐地认识了自然的现象、性质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产生了各们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地认识了人与人的关系,认识了社会的本质和运动规律,从而形成了各门社会科学。哲学则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归根结底,也是来源于实践。

热心网友 时间:9分钟前

C

试题分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C符合题意,应选;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A不符题意,不选;认识的目的是指导实践。B错误,不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D不符题意,不选,故答案选C。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1.5836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