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19 21: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1 10:24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
1、县试(由知县主持);
2、府试(由知府主持);
3、院试(由朝廷委派学政主持);
4、乡试(一省范围内,参加者必须为“秀才”,考试及格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5、会试(全国范围内,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北京贡院即如今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会试考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员”);
6、殿试(地点在故宫保和殿,由皇上亲自主考,考试者必须是贡士,考中者叫‘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考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
扩展资料:
1、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
2、19世纪80年代后,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发展,科举制度发生改变。1888年,清*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18年,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同时,应康有为等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严禁凭楷法优劣定高下。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