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14 22:54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00:23
宗教(religion)
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宗教信仰),组织(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动(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等方面的内容。一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一时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对宗教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宗教学。
多数宗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实体(上帝、天神、鬼、灵魂等)存在,并认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命运,因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礼仪、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但是,宗教和迷信有一相同的、不可忽略的重要特点,那就是:相信未经证实的事物(trust in the absence of evidence)。从这个意义上说,宗教是一种有组织的迷信。
宗教可以大致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自发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教。而现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
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确是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但是宗教作为一种在历史上影响时间如此长、影响范围如此广泛、影响人数如此众多的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自从人类成为一种群体活动的生物,成为具有社会性的群体以来,宗教就是作为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行为而成为社会的必需。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可能有不同的宗教,但是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作用是所有成功的宗教的共性。
宗教的产生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特别是经历了几千年社会发展,在教育、科学、生产力都有相当高的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宗教不但没有消灭,反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广泛,而且有很多新的宗教还在产生,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宗教具有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保证人类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作用。在其他的社会活动,如教育、科学还没有很好地满足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保证人类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要求之前,宗教仍然是社会的必需。除了原始宗教是完全从自然产生,有比较一般性的维护和培养人的社会性的作用。而以后的宗教和宗教改革,往往都带有某些创始人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意识。所以在阶级社会中,宗教活动往往会带有阶级烙印。但是一些主要的宗教之所以为社会接受,为社会中相当部分的人所接受,主要的原因还是它的维护和培养人的社会性的作用能满足全社会的需要。
人类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在教育、科学、生产力等方面都有相当成就,可是人的社会性相对于人的自然特性,特别是相对于人的*属性还是十分薄弱的。教育、科学、国家机器等等这些培养人的社会性的活动的作用还不够强大,还需要宗教活动来帮助培养和加强人的社会性,保证人类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正常进行。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人类社会还需要宗教。
宗教一词的来历
中国文化认为: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西方文化的宗教religion是从拉丁词“re”和“legere”演变来的,意思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的意思,发展到有同一信仰,同一信念,为了这一信仰而到了不畏生死的地步。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中,宗教这个词,与英文的religous beliefs的含义本来并不对等。本来在中文中的宗教,是佛教的术语,并不是现在的内涵和外延。比如历史上,中国的道教,即不用这个名词来称呼。宗教这个词用来泛指所有宗教信仰乃是由翻译造成的词义变化。宗教这个词作为佛教专门术语的含义,即自证为宗、化他名教反而被忘却了。
宗教的起源
早在原始社会宗教就已经存在,它产生的根源和基础在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以及原始人对自然斗争力量的软弱。那时,宗教规范往往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社会规范。
宗教与信仰
宗教的基础是信仰,也有人认为是蒙昧主义。宗教只要求人们相信,不要求人们问为什么。
有些观点认为,某个民族只信仰某个宗教。而从考古学的发现上得出的结论是,信仰不是天生的,是可以改变的。民族、宗教和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宗教的影响力量
宗教在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中都存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个国家没有宗教。
宗教与*
宗教与*的关系很复杂,宗教信仰会影响法律。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在历史上,宗教常常被统治阶层用来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宗教也常常被反抗者用来作为反抗压迫的工具。
现代在许多国家, 公民都有宗教信仰自由,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中世纪时,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采取政教合一的制度,国家政权与宗教合而为一,宗教首领就是国家首脑,直接掌握国家政权;设立单一的宗教成为国教,教规就是国法,公民必须信奉和遵守,公民没有信仰其他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否则会被认为是“异教徒”而遭到*。但在古代中国,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允许公民有信仰其他宗教的自由,但各种其他宗教必须纳入儒家伦理的框架中。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当社会发展到*主义,宗教将会消失。
神教与多神教
一神教是指起始神(真神)只有一位的宗教,而多神教有多位神灵。一神教的起源民族是含闪民族,如犹太教,*教,*教等等,*教是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余起源的宗教一般是多神教。
无神论
无神论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无神论是指不坚信神的存在,即没有宗教信仰;狭义的无神论指坚信不存在神,即否认存在着一切超自然的力量。
宗教与科学
宗教与科学经常是对立的。欧洲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对所有违背圣经言行的人都处以酷刑。许多科学家都受到了*。但是宗教在某些方面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
宗教研究
有些人认为,不是宗教徒无法研究宗教。但是人又不可能同时信仰多个宗教。因此他们以为,处在宗教里是无法研究宗教的。但实际上有很多宗教徒都在潜心研究其他的宗教派别。
世界主要宗教
一、犹太教
二、*宗教,包括
*教(新教)
天主教
东正教
*教马龙派(涅斯多流派、涅斯托利派、景教)
摩门教
三、佛教
(一)小乘佛教
(二)大乘佛教,包括
1. 显宗,包括
<1> 空门,包括
禅宗
律宗
法相宗(三论宗)
法性宗(瑜伽宗)
华严宗
天台宗
<2> 净土宗和净土东宗
2. 密宗,即藏传佛教
四、*教,包括
逊尼派
什叶派
苏菲派
中国*教
(伊朗)巴哈教
五、印度教(亦称为兴都教)
佛教兴起前称婆罗门教;佛教在印度衰落时期,经过印度教改革,改称印度教。
六、儒教
七、(中国)道教,包括
正一道(天师道)
全真道
太乙道
大道道
以及
()一贯道
(朝鲜、韩国)天道教
越南道教
八、(日本)神道教
九、(*)本教
十、(印度)锡克教
十一、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
十二、摩尼教(波斯明教)
十三、耆那教
十四、威卡教派
十五、新兴宗教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01:41
《辞海》是这样定义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歪曲、虚幻的反映。但我认为这一定义并不严密和准确。我这一个多月来一直在探询文化的本质问题,得出:现代宗教是一个的侧重于人的行为规范的文化体系学说,是文化的极端化或者说绝对化及人格化。文化本来就凌驾于人的群体之上,是人的群体的灵魂,很容易被人类人格化。文化一旦被人格化,神灵就产生了,进而宗教就产生了。无论是多神教还是一神教。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中,关于“宗教”一词的解释或定义,从词源学的角
度是不妥当的。
书中说:“宗教一词,一说为拉丁语中的religare,意为联结或再结,即‘人与神
的再结’;一说在拉丁语中为religio,意为‘敬神’。”假如要解释英语中的religio
n一词,这个解释是正确的,但书中却是给汉语“宗教”一词以解释。假使承认这种用法
,那我们势必还要加上希腊语的意思、梵语和希伯来语以及其他一些古代语言中的有关
意思才行。但汉语“宗教”一词不能用另一种与其无同源关系的语言中的某一词来定义
,因为,从定义学角度看,这是在?环定义,违反了定义的有关规则。
书中又说:“在汉字语源中,宗从‘宀’、从‘示’,意为‘宇宙神只’。宗也有
‘尊祀祖先’、或祭祀‘日月星辰?河海岱’之意。宗教是奉祀神只、祖先之敬。在历
史发展中,宗教一词赋予了各种不同的意义。”假使汉语“宗教”一词早就被使用来表
示其所指,那么,上述语源学解释便是基本上正确的,因为,作者还没有从训诂学角度
解释“教”一词的意义,而事实上“教”一词倒是早就具有现代汉语“宗教”一词的意
义,如一赐乐业教、道教、释教、回教,甚至还有孔教,等等。其次,“宗教”一词的
词形虽然像汉语,却是一个外语词,它来自日语,日语虽然也使用一些汉字,但是却不
能就此说日语就是汉语。日语借用汉字“宗”和“教”二字(词)造了一个新词“宗教”
。在日语词典中关于“宗教”的定义通常为:为获得心灵安宁而信仰、敬畏和尊崇如神
、佛等的超自然、超人间的东西,以及这样的信仰体系。大约在1901——1906年间,中
国的留日学生将这个词介绍进了中国。可见汉语“宗教”一词作为一个整体,在古代汉
语中是没有词源学解释的,故而是不能使用诸如“以形索义”等训诂学上的方法的。
宗教是什么的问题是个自古以来就引起很多纷争的话题,历史上人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对宗教作出了各自的定义。
通常来说,对一件事物的定义要体现这一事物的本质,即规定此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东西。但对于宗教而言,宗教有着与一般事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即宗教中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它是对超自然存在和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与崇拜。宗教的定义应该揭示的是宗教与其他事物的区别,这是一种逻辑上的界定。但仅仅是逻辑上的界定不足以说明宗教的真正内涵,因此需要进一步阐释宗教核心观念的实质,根源和社会功能。而对此的揭示应该是宗教的本质所揭示的内容。
换句话说,宗教的定义是宗教学的任务,旨在说明宗教现象的特征和范围,而宗教的本质则是宗教哲学的任务,旨在进一步说明宗教的根源和社会功能。
就此,在宗教的定义上我们可以把它界定为对超自然存在的信仰与崇拜的各个系统。而宗教的本质则体现为超自然存在的观念源于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对自然力量的幻想和神秘化,宗教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对现实苦难的消极抗争以及人们对超越自身有限性力图达到终极存在的向往。
因此,应该明确的是宗教的概念和宗教的本质是相互关联而有根本不同的两个概念。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strItem=no01&flag=1&idArticle=227697
宗教的定义--维基百科- -
简单地说,宗教只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对宗教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宗教学。
多数宗教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超自然的力量或实体(上帝、天神、鬼灵等)存在,并认为这种超自然的力量能够影响人们的命运,因而产生敬畏和崇拜的思想感情。但是宗教不同于迷信。宗教一般是由共同的信仰、道德规范、仪礼、教团组织等要素所构成。
宗教可以大致分为自发宗教和人为宗教两大类。自发宗教是非常原始的宗教,一般是原始社会时期的宗教。而现代的宗教基本上都是人为宗教。
关于两种宗教的定义
日本学者金儿晓嗣在《日本人的宗教性》(株式会社新曜社1998年初版第二次发行本)一书第一章“宗教学与宗教”中,对东方学者与西方学者的不同宗教定义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两种宗教定义的内在原因。
他说,关于宗教的定义,根据鲁克曼(Luckmaam)的定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宗教的机能(神圣性功能)做的定义,一个是根据宗教的实体(为保证神圣作用的宗教组织)做的定义。据此两点,鲁克曼对宗教的分析如下:
宗教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经过努力已经超越了被动适应自然界的状态,由被动适应自然转变为从自然中出来,通过自己的抽象思维活动,逐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特点和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这种抽象思维的产生,使人们想象到,在人类的生存空间之外,还有一个主宰人类一切活动的神圣物的存在,人类必须对他进行礼拜和祈祷才行。这就是原始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人类脱离自然、思考的伟大成果,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使人类发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宗教机能的要素在起作用。对宗教进行定义,就不得不考虑宗教机能的因素。同时,宗教经过悠久的历史发展,宗教的活动形式、宗教的思想、组织和活动方式不断发展变化,由原始状态的精神力量,逐步变成具有实体性的社会组织。据此,对宗教的定义,应当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明。
所有的宗教,都有两种相反的显著属性所构成:一是宗教的世俗属性,任何宗教都离不开世俗社会的物质生产和文化环境而存在;另一个是宗教的神圣属性,任何宗教都有超越现实的彼岸世界的追求。这个分析是很有名的,按照这个分析推导出关于宗教的定义来。
根据上述分析,那么宗教的定义应当是:
宗教是人们以神圣的信仰为全身心的归依,与世俗社会相分离,并以世俗社会中对某种事物的禁忌作为信念和实践,具有统一信仰理念和宗教仪式,并以此为纽带,以教化人群和社会,追求人格完美和终极关怀,以到达彼岸世界为根本精神目标的特殊共同体。
宗教的作用是将人们组合起来,以宗教的道德和其严密的组织系统,发挥安定社会和巩固社会制度的机能。同时,宗教又是大多数人为了解决个人的终极关怀的唯一手段和实践的体系。
其他学者的定义分述如下:
1、英格尔(Yinger)的定义是:
宗教是与人间生活相联系,为解决大多数人们的终极关怀问题为手段的信念和实践的体系。
2、泰勒奇(Tilich)的定义是:
宗教是被人们的终极关怀抓住的状态,终极关怀是所有其他关怀的准备价段,而且终极关怀的本身是包含着对我们全部生活意义的回答。
上述定义从精神分析方面运用于宗教现象和宗教特点来确定的。
3、浮鲁姆(Fram oforiatn)的定义:
宗教是某个集团所共有的,并给予每个信仰者个人构筑了献身的对象和思考与行动归宿的系统*。
以上定义限定在传统意义的宗教上面,定义中特别强调宗教的社会集团共有的价值和其对社会的作用和机能。将神圣的性、终极性和世俗性都溶合在一起,两者都有类似的地方,这些概念都用行动来规范,对于定义宗教来说比较抽象。
有一个自然主义者说,一种是为了增进人的生命方面的健康采取特定的行动,另一种是听别人说因为神的命令的理由也主张采取特定的共同行动,他们两者虽然动机不同,但是,都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终极性问题。如果按照上述定义的话,两者都是宗教性的。由此看来,上述宗教的定义这么宽,幅度如此之大,可以说它失去了宗教定义的价值。
从价值观,行动的规范化、正当化的情况直到最终生死问题,从终极关怀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人都会遇到生死问题,那么人人都天生具有宗教性。所以所有的人,都有宗教的价值观。因此,英格尔的定义不但包括宗教,甚至还包括*主义、国家主义、还有生活方式的科学化,甚至吸毒者的背后也都受宗教性的吸引而存在。所以说宗教机能的定义的范围包括太广、太大,作为科学研究,这个定义显然是不合适的。
还有一个定义,即是实体定义,同机能定义相比,是具有排他性的。
宗教的实体定义是什么呢?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Wilian,James)在《宗教经验的面目》一书中写道:“宗教是一个单独的个人在孤独状态的时候,认为自己跟神的存在有联系的时候所发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
他继续写道:如果我们需要将宗教生活用尽量宽的最一般语言将其特征明确一下,宗教生活又有两个因素构成:一个是存在看不见的秩序这样的信仰;另一个是信仰为了保持我们有秩序的最高利益进行调和与顺应。这个调和与顺应是人们心理方面的宗教态度。
还有一位学者伯格(Berger)指出:“宗教里面就普通一般的意思来讲,只能包括超越的存在神,超自然的存在、宇宙、超经验的存在等有关内容,或者含有符合这些内容的事物。”
他们两个人对宗教的定义的共同点是:按照超越的存在,都将宗教经验这一点作为必须的内容写入定义里面,所以我们称为它“宗教的实体定义”。
根据阿拉达斯(Alatas)的定义,他将宗教所包含人间活动领域7个要素为宗教下定义:
1、对于超自然存在的信念,是与人们的存在和个人关系联系在一起的信念;
2、在上一条基础上而产生的与超自然的实在而确定的宗教仪礼和信念;
3、将人们的生活分为圣的领域和俗的领域两个部分;
4、通过以人为中间媒介者的活动,人们可以跟超自然的世界来往和沟通的信念;
5、超自然的理想境界和调和的作用维持了现实生活的秩序;
6、宗教示现出来的真理凌架于人们经过努力所获取的知识之上;
7、有一个或者创造一个信仰者的生活共同体。
这个表述与机能的定义相比较的话,是属于狭义的解释。认为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根据超自然的特征明确加以限定,这是一切宗教与非宗教事物的根本区别。因此,大多数人想起宗教的意象就是超自然的特征,这是按照具体的宗教经验来定义的。
但是,应当强调的一点是,学者考姆思特克(Comstck)指出:用超自然,超经验的语言对宗教下定义,都是按照西洋的思维模式来解释宗教的。
超自然的语言暗示:由自然的物质或者人间的物质而形成的自然界,和由神或者超越世俗存在而成为超自然界的存在,这两个世界绝然隔绝。我们认为:科学(自然)和宗教(超自然)这一西洋式的对比关系,是一种狭义的反映。
超经验的用语也是同样,经验的世界(即科学观察可能实证的现实世界)和超经验的世界(超经验的世界是宗教的世界)也是有其严格的区别的。相对于西洋人“人神隔绝”的特征来说,日本人有不同的宗教观,日本人有“即身成佛”,“草木国土皆有佛性”,即“皆可成佛”这样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特征,上述宗教的定义显然是不能包括进去的。因此,宗教的定义应当将这两种宗教观的用语都包括进去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借用上述学者关于使用超越这个词来给宗教定义如下:
“就是说,宗教是超越和存在有关信念和实践相统一的体系。”
由于宗教是信念(态度)和实践(行动)的体系的定义,因此宗教现象可以成为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用心理学上的概念说明宗教的信念,宗教的实践在文化中显现的状态,这就是宗教心理学研究的课题。
http://www.ausnz.net/forum/forum_posts.asp?TID=1378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03:16
宗教
通常指的是民族宗教。
指民族成员共同信奉之宗教,系由原始部落宗教发展而来。其信仰与民族意识紧密结合,所拜神灵即该民族之守护神,甚而更视之为其源出或祖先。由于民族文化之发展与国家之出现,常成为古代国家宗教之前身。在比较统一化与进一步确定化之神话基础上,逐渐形成系统化之教义体系与初步之神学思想,及以祭司为核心之礼仪典章、组织*等,某些文化达到较高程度之民族则产生若干宗教经典。一般而言,早期民族宗教系属全民性,不对外传布,故常随民族之灭亡而消逝,然亦有由于与其他民族长期接触交融,在大量保有民族特色而继续存在之同时,愈见减弱其全民性,如婆罗门教、神道教等。又原属民族宗教之犹太教,于犹太民族流散世界各地后,其宗教依旧继续流传于受到各所在国相当程度同化之犹太人中,并保持其民族宗教之特色,此为民族宗教之特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05:07
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吕大吉先生对宗教的定义:“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这就是当前我国宗教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以“宗教四要素说”为核心的关于宗教的定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07:15
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宗教。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即宗教的观念或思想、宗教的感情或体验。宗教还有自己的组织和制度,自己的活动形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09:40
佛学不是宗教~~别给搞错了,佛学是也是佛法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2:21
单纯的说佛法不是宗教,是教育。其用心是好的,但也会产生弊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15 15:19
佛教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