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历史十大母亲都是谁?比如岳飞之母……请指教”。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孟母
解决方案2: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杰出母亲
1、华胥氏
传说华胥是伏羲和女娲的母亲,伏羲与女娲结合才使人类得以敷衍,所以华胥氏也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方面考证的结果来看,华胥氏是我国上古时期母系民族部落的一位杰出的女首领。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了。假若真如传说那样外出时由于好奇用脚丈量大人的脚印而感孕,那么华胥显然是历史上最早的无性孕育的母亲,传说华胥氏制定了嫁娶之礼,使人类逐渐摆脱乱婚、群婚的状态,对规范人类性关系和婚姻关系做出的贡献相当巨大。不仅如此,文献中还记载华胥氏“造网罟教渔猎”,发明了渔网捕猎,成为畜牧文化的源头;“作书契以带绳结”;有了简单文字;伏羲“坐于方坛之上,听八方之气,乃画八卦”——开始了人类从规律上熟悉大自然;“女娲作笙簧”——产生了人类最早的乐器,成为中华音乐的起源。可见华胥氏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亲,她显然是毫无争议的天字第一号贤妻良母。
2、孟母
估计孟子所生的战国时代肯定还没有搬家公司,孟母三次搬家一定是一个相当浩繁沉重的工程。
孟轲,世称孟子,是战国时期大思想家。他幼年丧父,家贫如洗,全靠母亲织布维持生计。孟母很贤惠,也很善于教育、诱导孩子。她为了选择一个对儿子成长有益的环境,曾三次搬家。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啼哭的人多,影响学习,于是迁到一集市附近居住,那儿闹闹嚷嚷,孟轲又不安心求学,其母又迁往一家学堂附近住下,孟轲看见别人上学,也爱好读书了。这就是流传于世的“孟母三迁”。有一次,孟母正在织布,听见孟轲才读了一会儿书又不读了,就把他叫到跟前,当面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说:“儿啊,你这样不专心读书,就像我把没织完的布割断了一样,是永远也不能成功的啊!”慈母的话给了孟轲很大的震动,从此他发愤学习,终于取得了成就。
3、岳母
岳飞却是实实在在的“战神”,而成就如此英雄的仍然是伟大的母亲。举世无双的千古佳话“岳母刺字”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母教经典。岳飞是南宋时的抗金英雄,小时候由于没钱上学,全靠母亲教会识字。他读书用功,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长大后又学得一身好武艺,熟读兵书。北宋灭亡后,国难当头。在这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岳母姚氏以大局为重,毅然送儿子投入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出发前,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并教导说:“不要挂念家里,要永远为国效忠,誓杀金兵!”岳飞牢记母亲教诲,英勇奋战,立下累累战功。
4、欧阳修的母亲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据《宋史·欧阳修传》记载,欧阳修四岁时死了父亲,家境贫困,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他到了入学年龄,母亲却拿不出钱来供他读书,甚至连买纸笔的钱也没有。欧阳修很想认字读书,母亲暗下决心,就是再困难,也要满足他的愿望。在冬天的夜里,将炉灰洒在雪地上,借着微亮的月光,用荻草杆当笔,在雪地上一笔一笔地教欧阳修写字、认字,有着“欧母画荻”的美谈。就这样,她教儿子学会了很多字。欧阳修识字以后,非常喜欢读书,见到书就象得到宝贝一样特别高兴。对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他都仔细咀嚼,从不马虎。他天资聪明,记忆力又强,读过的书差不多都能背下来。长到十岁的时候,他早就把家中的书熟读多遍,为满足儿子求知的欲望,母亲常常向邻居和亲友家借书给他读。有些好书,母亲还督促他动手抄写。在母亲的教育帮助下,欧阳修得以博览群书,后来成为大学问家。
5、程母
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都是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们又是同胞兄弟,因同是理学奠基人,被人们称为“二程”。“二程”的母亲侯氏,一共生过六个男孩子,只剩下程颢、程颐二人,其他都夭折了。侯氏自然非常疼爱兄弟俩,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哥俩身上。但是她深深懂得“慈母败子”的道理,从不娇惯溺爱。
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只相差1岁,在他们蹒跚学步的时候,常常摔倒在地,乳母要上前扶报,侯氏劝阻说:“不要管他们,让他们自己站起来。”然后,又对孩子说:“你们走路时,慢一点就不会摔跟头了,你们试试看。”吃饭的时候,孩子爱挑吃挑喝,乳母就想由着他们的性子来,专门给他们爱吃的饭菜,侯氏制止道:“对小孩子不能惯,你惯什么毛病就会有什么毛病。小时候养成挑吃挑喝的毛病,长大后怎么办?”在母亲的严格教育培养下,“二程”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习惯。
6、漂母
在江苏省淮阴县的码头上有一座十八米高的大墓,里边埋葬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一名当地的汉代村妇。由于她常在码头旁边的河水里漂洗衣物,便有了漂母之名分。历史上记载着开创大汉帝国的常胜将军韩信,曾在困境中“认漂为母”。而漂母之美名,之所以流传千古而不衰,全然在于为她激励了一个流浪少年的心志,使韩信成为载誉千古的一代军事天骄。
漂母异于孟母和岳母之处,在于她本身就是一个贫穷的村妇,和韩信既无母与子的血缘关系,又没有亲属的裙带关联——这样一个淮阴贫困村妇,居然将一个流浪乞讨的少年,激励成为灭楚兴汉的一代天骄,可谓是中国母爱史上最为绚丽的篇章。
7、徐母
明朝末年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毕生用于祖国壮丽河山的考察事业,这一壮举是在他母亲的教诲、支持下实现的。徐母冲破“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传统,勉励儿子“志在四方”。徐霞客出游时,她为儿子打点行装,“为制远游冠,以壮其行色”。徐霞客归家后,徐母要儿子“第游名胜归,袖图一示我。”听着儿子讲述旅途上的所见所闻,母亲很是高兴,煮蒲烹铭,表示祝贺。
得到母亲的鼓励,徐霞客激动不已。他开始了对祖国万里河山的游历。他30多年不避寒暑,不畏艰险,靠两条腿考察了华东、华北、东南沿海、西南云贵等17个省区,对大半个中国的地理、水文、地质、动植物,特别是有关我国石灰岩地貌作了数百万字的游记记录,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8、诃额仑夫人
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父亲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在一次部落纷争中被人杀害了。成吉思汗的母亲只好带着几个年幼的孩子,流浪在芒芒草原上,忍饥挨饿,备受煎熬。她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儿子成吉思汗身上。
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仑夫人为了教育年幼的几个孩子,经常讲自己母亲教育孩子们要团结的故事。她说:“记得有一天,你们的外婆阿兰阿豁看到五个儿子不团结,便拿出五支箭,让五个儿子分别去折,他们很容易就折断了。后来,她又拿了五支箭,捆成一束,让他们折,结果谁也折不断。这时,外婆就对她五个儿子说:‘要知道最好的摔跤手,敌不过人多;最好的马,也经不起百条鞭子抽打。只有团结起来,握成一个拳头,才有力量,才能战胜敌人!’”在母亲的教育下,成吉思汗茁壮成长,后来成了“一代天骄”。
9、蒋母
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四岁跟母亲读书,蒋母一手摇纺机,一边教儿读。诸姨对蒋母说:“你只有这一个孩子,何必这样苦呢?”蒋母说:“正因为只有一个孩子,他如果不成器,将来怎么办呢?”蒋士铨成名后,母亲仍教育他“能习于勤”。在士铨准备为母亲画像时,蒋母提出以“鸣机课夜”为题,重新再现母织儿读的情景。
10、孝庄皇太后
有人说,康熙的品格和智慧如“真龙天子”,那么,培养教育“真龙天子”的人则更伟大、更了不起,她就是孝庄皇太后。陪伴了三代君王的孝庄在清初的朝廷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她看好少年康熙的发展潜力,力主起用他和培养教育他。因此,孝庄让自己的侍女苏嘛喇姑伺候小康熙。要求从生活起居、吃饭、穿衣、走路等都要按照皇帝的规范去做。她还请外国的传教士和几位国内有影响的大学士对康熙进行专门教育。不管是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还是传统的琴棋书画,康熙都受过正规和良好的学习和训练。康熙少年即位,孝庄教导他“以君子之道,得众则得国”。告诉他“只有让四海成登康丰,国家才能绵天地无疆”,并要求康熙“要尚宽容慈仁,温良恭敬,慎乃盛议,谨尔出活,夙夜格勉”。
四臣辅政期间,孝庄太后经常在康熙身旁,帮助他出主意,但不预政。如蒙古布尔尼起兵反清进犯北京时,康熙感到无将可派。是孝庄太后指点江山,以非凡的魄力提出起用曾反对过撤藩的周海。结果周海果然不负重任,一举平定了外侵。当敖拜专横,一度使少年康熙一筹莫展时,又是孝庄太后支持并密布剪除了势力强大并狂妄的敖败及同伙。从而有力地帮助康熙亲政和统治地位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