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5-01-14 17: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14 17:36
高分子导电材料是具有导电功能的聚合物材料,电导率超过10S/m,具备密度小、易加工、耐腐蚀、可大面积成膜及电导率调节范围广泛等特性。
它们不仅可作为金属和无机导电材料的替代品,也是许多工业部门和尖端技术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高分子材料长期作为优良电绝缘体,1977年,日本白川英树等人发现,用五氟化砷或碘掺杂的聚乙炔薄膜具有金属导电性质,电导率达到10S/m,这是首个导电的高分子材料。
此后,相继开发出了聚吡咯、聚苯硫醚、聚酞菁类化合物、聚苯胺、聚噻吩等导电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在充电电池电极、太阳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以聚吡咯制成的可充电电池经300次充放电循环后,效率无下降,达到商业应用价值。聚吡咯和聚氧化乙烯固态电介质膜制成的光电池,可产生1mA/cm2电流和0.35V电压,尽管不如Si太阳能电池,但因其重量轻、易成形、工艺简单、能生成大面积膜,具有绿色环保特点,未来发展前景诱人。
导电高分子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尤其在高频区的特性与传统电容器相比有很大改善。经过世界范围内的广泛研究,高分子导电材料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仍面临加工性不好和稳定性不高的问题,距离实际大规模应用还有一定距离。